2023开幕倒计时

小时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中心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扎鲁特模式”

2023/12/08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扎鲁特模式”


一、改革背景

草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就明确指出:“内蒙古草原文化深厚,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扎鲁特旗作为通辽唯一的草原畜牧业特色旗,长期以来凭借山地草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殷实稳固的畜牧养殖家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始终是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比例高达70%。但受制于多放牧多收、多养畜多收的传统思维束缚,既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草畜矛盾突出问题,也存在低代杂交、冷配改良不足,养殖体量大而不优、单体养殖效益低等问题。当传统畜牧业走到尽头之际,在“进”与“退”艰难抉择的关键节点上,扎鲁特旗旗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作为落实“五大任务”重要抓手,近两年抢抓纳入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旗的历史机遇,主动调绿布局、调优结构,切实在护草兴牧、品牌强牧上做文章,全力打造科尔沁草原保护先导区、草畜平衡示范区、草原肉牛核心区、草原畜牧业与建设畜牧业协同发展样板带,积极探索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扎鲁特模式”。

二、主要举措

一是坚持调绿布局。借力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扎鲁特旗以退为进,准确把握“护生态”和“促发展”的内在联系,把草原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把保护草原始终挺在前面,根据草场条件和载畜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将1828万亩可利用草原划定为23个全年禁牧区和8个草畜平衡区,在生态保护区实行全年禁牧,在草畜平衡区实行半舍饲,在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实行全年舍饲,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

二是坚持调优结构。养畜结构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和养羊相比,养牛需要的人工少,对草场伤害更低,综合收益更高。近年来,扎鲁特旗持续推进实施“百万头草原黄牛养殖”工程与“百万只调减羊”工程,大力调减对当地草原破坏力较强的羊只,全面支持草原黄牛舍饲育肥,通过“一减一增”,绿了草原、富了农牧民。

三是坚持培优增效。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扎鲁特旗改变以往项目到户、分散建设的资金投入方式,将项目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整合投向肉牛养殖重点苏木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家庭牧场,持续提升养殖规模效益,加快推进北部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大户家庭生态牧场、中小牧户合作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带动三种模式,通过配套支持标准化畜棚、饲草料房、养殖配套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草牧场有序流转,促进生产资料整合高效利用,引领促动中小牧户由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四是坚持改良提质。牛产业提质增效,关键在品种改良。扎鲁特旗将品种改良作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引导农牧民提升精养优养意识,在注重“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制定出台《扎鲁特旗2023年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扶持政策,全面推广冻精配种技术,扩大牧区扩繁基地建设,加大“留优保母”力度,对改良员进行绩效奖补,对种用牛、种用冻精给予补贴,全方位在改良提质上求实效。

五是坚持数字赋能。为提升草原畜牧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扎鲁特旗按照“1+3+2”模式,建立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肉牛电子耳标定位,录入肉牛谱系、养殖过程、资源要素信息,实现养殖、交易、屠宰、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正在推进“云买牛”生资交易平台、牛数据统计、牛产业金融服务等服务功能开发建设,逐步实现扫下二维码、全链可追溯目标。

六是坚持品牌强牧。坚持“品牌强牧”战略,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融合发展。与内蒙古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草原所等6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挖掘扎鲁特草原牛肉制品品质价值;依托北京新发地中央厨房、中农批等终端销售平台,推进扎鲁特草原牛系列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以现有西门塔尔牛优良地方品种为带动,着力打响“扎鲁特草原牛”区域公共品牌。

三、取得成效

扎鲁特旗以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为契机,整体谋划、科学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型现代畜牧业,走出了草畜双兴的新路子。

一是实现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累计建成棚舍4.7万处、358.3万平方米,饲草料库1.1万处、77.9万平方米,青贮窖6.8万处、271.9万立方米,30%以上的牲畜实现了越冬暖棚化,全旗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100%。北部生态保护区草原植被盖度由20%提高到62%,草群高度由9厘米提高到19厘米,天然干草产量由26.4公斤/亩提高到140公斤/亩,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二是实现由多养薄收向减畜增收转变。通过调整养畜结构,牛存栏由2021年底的47.6万头增至目前的64.6万头,全旗牛羊存栏比由1:4.1压减为1:3.4,减羊增牛在为草场“解压”的同时又帮助农牧民增收。比如,巴雅尔图胡硕镇改羊增牛示范户额尔敦木图,卖掉自家800只羊后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牛,家庭年牧业收入达到50余万元,比原来增加了20余万元。

三是实现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转变。以整村推进提升规模化水平,全旗牛存栏超万头苏木镇已有13个、超万头嘎查村已有8个;以现代家庭生态牧场引领标准化建设,全旗建成规模化养殖场312个、家庭牧场815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40%以上,新增规模育肥场23处,育肥牛规模达到2.5万头以上。推行“苏木党委政府+嘎查村集体+养殖户+银行+保险”的党建引领五合一联合模式,培育推广百顺“自繁自育、借母还犊”、沃金“投放母牛、保价回收”、王喜良“奶肉一体化”等可复制模式,年可为每户农牧民直接增收1万元、间接增收3000元以上;探索国有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建设千头规模化育肥场,采取订单收购、寄养分红等模式可带动周边200余户养牛户年增收超3万元。

四是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转变。全旗设立牛改良站点1168处,培育市级肉牛育种核心群2处、旗级肉牛育种核心群5处,打造肉牛改良示范村28个、示范家庭牧场50个,全旗牛年冷配28.9万头、改良率达到90%以上,已在8个试点牧场成功安装启用牛监管耳标7667个,肉牛良种化、纯种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向了“少养精养优养”之路。

四、启示意义

一是要选准转型路,让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更广。必须勇于突破思维束缚,准确把握谋长远与解近忧的辩证关系,算长远账、生态账,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培优增效,特别是要深挖农牧业大市的资源优势,找准撬动农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二是要走好升级路,让当家产业更具竞争力。在发展肉牛产业过程中,要加快建设国家级种源基地和自治区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广应用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快繁技术,强化优良畜种培育推广,不断壮大优质母牛群体;要强力推进肉牛品质改良提升工程,坚持不懈地推行肉牛冷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扩大品种规模、叫响区域品牌,牢牢把控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要谋深增收路,让更多红利留在当地。必须转变传统农牧业单家独户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产业专业镇、专业村,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壮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企业+农牧户、订单收购+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集种养、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联合体,引导农牧民向产业链中上游转移,全方位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

来源:通辽市委改革办
1.jpg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