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中心 科左后旗:聚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22 科左后旗地处黄金草原核心带、黄金玉米带、黄金养牛带,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牛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黄牛品种改良,是中国西门塔尔牛发源地,“科尔沁牛”主产区,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2017年科左后旗被列入全国首批养殖大县名录,2018年“科左后旗黄牛”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2019年“黄牛产业精准扶贫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近年来,科左后旗立足产业基础,紧抓自治区、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量质并举、速效并重,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着力打造“中国肉牛产业第一旗”。2023年度全旗牛存栏100.86万头,占自治区的1/8,占通辽市1/4,居自治区26个农牧业类旗县之首,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存栏超百万头的旗县。一、抓好品种改良,稳固发展根基。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不动摇,坚持牛冷配方式不松动,鼓励支持养殖户引进良种母牛,通过能繁母牛高繁殖、精料补饲、母犊分饲等养殖实用技术加快更新种群,肉牛良种率达到98%,累计建立了1.8万余头良种母牛电子档案,培育出了一批以布和白乙拉、清明、和平、包明山等改良员为代表的精品牛养殖示范户。饲养的高品质西门塔尔牛,受牛价下行影响小,在目前普通6月龄犊牛售价为5000~7000元的市场行情下,高品质犊牛仍可卖到8000~10000元。二、推行标准模式,提高发展质效。科左后旗坚持“小规模、大群体”模式,以农牧户为单位分散饲养基础母牛,推行自繁自育,全旗95657户农牧户中,养牛户达到46938户,占全旗农牧户的近50%;万头规模养殖场(户)1个、千头7个、百头300个。全旗19个苏木镇场中有10个养殖规模超5万头;262个行政村中有45个养殖规模超5000头。大力发展规模育肥,现有人畜分离养殖小区62个,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5家,肉牛养殖示范村4个,全旗使用直线育肥技术养殖户占比达40%以上,2023年全旗共出栏育肥牛6.6万头。三、加快延链补链,深挖发展潜能。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在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旗内现有大型屠宰企业1家(科尔沁牛业),设计年屠宰加工能力10万头;有蒙宝生物、百思特生物、蒙乡情食品、牧人工坊等一批牛肉及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蒙宝生物二期、牧人工坊标准化厂房等项目正在有序建设,全部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到10.3亿元。奶产业方面,现有奶制品作坊257家,其中登记注册奶制品小作坊43家,通过SC认证奶制品加工企业1家,产品包括奶豆腐、奶皮子、奶条、乌日莫、黄油、黄油渣等传统奶制品以及奶酒、牛奶酱油等系列高端创新产品共30余种,年加工鲜奶8400余吨,奶制品生产年产值达6700余万元。四、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发展保障。从政策扶持、饲草种植、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制定出台《科左后旗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等10多项政策文件,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全旗种植青贮玉米185万亩,苜蓿、羊草等优质饲草8.7万亩,年产青贮及秸秆555万吨、优质牧草5万吨。三是推进改良疫病防控全覆盖,建成旗镇村三级改良防疫服务网络,实现配种员、防疫员、基层兽医三员合一,全旗牛冷配中心点15处、村级冷配点1200处、技术员1960人;备案乡村兽医779人、防疫员395人、协检员395人,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始终保持在100%,畜间布病阳性率连续三年下降。四是强化金融扶持,2023年累计投放养牛贷款46.29亿元,占全部110.54亿元贷款余额的41.88%,以高效、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为肉牛养殖户解决了资金难题。今后,我旗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肉牛产业优质高效转型,不断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内蒙古农牧厅申明: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电话: 0471-42230802024第六届牛羊产业(西南)展览会2024年10月11-13日成都·天府农业博览园欢迎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