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倒计时

小时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中心

试点规模居全国第一 , 四川省累计建设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737万亩

2024/05/27

5月21日,全省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市大邑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已累计建设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737万亩,试点规模居全国第一。

四川是农业大省,拥有推进绿色种养循环的良好基础。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起,四川正式在全省24个畜牧大县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三年来,我省各地探索了“养殖户+综合处理中心+种植基地”“养殖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种植基地”等4种粪肥还田运行模式,遴选培育出140多家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养殖场9000多家、种植户12.8万户,年服务面积达250余万亩,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

推进会当天,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大邑县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轻简化施肥现场及粪肥还田追溯监管系统。作为成都平原重要的产粮区和畜禽养殖区,大邑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传统运输还田、集中处理厌氧发酵还田和浓缩处理还田三种模式,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育壮大了9家服务组织,为后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探索了经验。

截至目前,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项目区化肥用量平均减少12%~15%,农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5.3%,实现节本增收,项目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把握关键,集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路径和方法,重点调动养殖场、种植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着力提升种养结合水平、主体服务水平、技术支撑水平,并通过购买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建立粪肥还田长效机制,突出科学施用,优先安排粮油和蔬菜生产,兼顾果茶等经济作物,补充当前种养循环空白区。

会议强调,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四年,各地要在前三年的试点基础上,坚持系统观念,保持历史耐心,围绕“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总目标,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长效机制;各地要抓住大春用肥关键节点推进粪肥还田,持续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新样板”,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申明: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电话: 0471-4223080

图片







2024第六届牛羊产业(西南)展览会
2024年10月11-13日
成都·天府农业博览园欢迎您!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